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宝来小说网 >> 千金谋势 >> 第84章 改革

第84章 改革 2/2

可他还是心存侥幸,想问上一问,也许......

也许这些人还活着呢?

赵学尔道:“当时我们与朔方战事不断,需要修建许多防御工事。父亲便让人把这些搬不起家的人挨家挨户地登记造册,只要他们每年服半年劳役,修筑防御工事,官府便会帮他们搬家,免去他们近三年的税收,并且给与他们粮食补助,直到他们地里的粮食能够自给自足。”

“所以这些人都还活着?他们没死?”

李复书十分欣喜地问道。

在李复书期盼的目光中,赵学尔点了点头,笑道:“是,他们还活着,在荆仓县重新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李复书长叹一口气,提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转而又想到:“后搬家的人家待遇这么好,先搬家的人难道没有异议?”

赵学尔道:“陛下以为服劳役是多么轻省的事情?比起开荒种地来,只会更劳累,稍有余财的人家都不会愿意的。若真是官府不分个等级,一律按照贫困户去办,恐怕他们才会有异议。”

李复书点了点头,觉得赵学尔说得有理。

又想到赵学尔今日的提议,笑道:“所以你就是由此才想到要把全国各州县地方都划分个三六九等,然后再按照等级都实施不同的政策来治理?”

赵学尔点了点头:“是。一个小小的苍怀县,若想安置好所有的百姓,都得因户施策。而南唐幅员辽阔,全国这么多州县,各地的区域环境和发展水平都不一样,自然更要因地制宜,而不是用同一个政策来一刀切。”

“所以我想,可以把全国州县划分为富裕、人多、人少且贫三类,每个类别实行不同的策略来治理地方。人少且贫的地区实行的政策要以使人口多起来为目标;人多的地区实行的政策要以使百姓富起来为目标;富裕的地区实行的政策要以教化百姓为目标。如此实事求是,因势利导,因时制宜,必能使全国各地都能全面发展,最终让全国的百姓们都能衣食富足,脱贫致富。从此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威耀四海。”

赵学尔的话实在说到李复书的心坎儿里去了。

作为一个皇帝,他自然希望南唐能够在自己手中繁荣昌盛,海晏河清,威名远扬,万国来贺,四海臣服。

只是......

“若要给全国这么多州县都分个一二三等,首先便得定个标准,什么样的州县算‘富裕’,什么样的算‘人多’,什么样的又算‘人少且贫’。而且分了类以后,又得给每个不同类别的地方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而且根据每个策略实施以后达到的效果,还得重新分类,并且又要重新制定不同的治理办法。光是这么想一想,我就觉得太过麻烦。”

李复书自从当了皇帝以后,桌案上的奏折和陈条,就没有哪天清空过。

此时赵学尔又提出这么复杂的治国策略,只叫李复书想想就头痛。

赵学尔义正言辞地道:“治理国家哪里有容易的事情?而且陛下又不是一个人,身边还有那么多宰臣在旁辅佐。陛下只管把这些事情交给他们,谁还敢说一个‘难’字?”

宰臣们当然不敢说“难”,毕竟后面等着做宰相的人多着呢。只要他们说做不到,后面立马就有不怕“难”的人能顶上来。

李复书被赵学尔激昂的情绪感染,心中顿时豪情万丈,朗声道:“好!我这就去找宰相们商议。”

“陛下且慢。”

赵学尔把李复书拦了下来。

李复书停下来,问道:“皇后还有事?”

在李复书诧异的目光中,赵学尔又从袖子里掏出了一本奏折呈给他。

“若要地方得到发展,百姓得以治安,那么刺史和县令的人选便尤为重要。如今朝廷唯重京官而轻州县之选,许多刺史是由武官充任,或者是京官不称职被外放担任。边远之处,陛下本就难以顾及,若再用人不慎,百姓何以为安?”

“请陛下亲自选拔刺史官员,并且提高对县令的考核标准,要求吏部选拔贤能之人做县令,治理一方。并且常派使臣巡察,巡视地方州县官吏政绩,安抚黎民百姓,举荐贤才,平反冤案,根据官员的功绩与过失来决定其官职的升降,而不是只以资历论高低。”

前面那么复杂的治国策略李复书都采纳了,也不在乎多个地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了,只是......

李复书为难地道:“贤才本就难得,自然要优先供于紧要之职。若是一下子要换掉这么多地方官员,我也没有那么多人可换啊。”

科举一年才开一次,每次也就能选出一百个进士,而且其中还有些人读成了书呆子,恐怕算不上赵学尔口中的“贤才”。

若按照赵学尔说的,刺史和县令都需选拔贤能之人充任。

如今全国的刺史和县令加起来少说也有上千个,就这么些人也不够分呀。

赵学尔笑了笑,在李复书惊恐的目光中,又又从袖子里掏出了一本奏折呈给他。

“不读经义不知忠孝。为了替陛下选拔贤能之臣辅佐身边,更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凡官员勋爵的子孙补职事官和爵位的继承人继承爵位,需在国子监研习至少一本经义书籍和学习一门实务,考核通过后方可授官或者继承父祖爵位俸禄。”

能到得了李复书案前的人,不是世家贵族出身,就是进士出身。

世家贵族出来的子弟,一来贪图享乐,二来为求晋升速度,多半不愿意出京都。

而科举选上来的进士,也得先补任京中要职,有多余的人才会外放。

全国光刺史就有好几百个,县令更是上千个,这些进士根本不够分呀。

赵学尔一口一个“贤才”,可一个贤才都难得,一千多个贤才哪里是说有就有的呢?

对于平民百姓家庭,读书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分别提一下子培养出这么多贤才了。

于是赵学尔便把主意打到了世家贵族的身上。

世家贵族财富惊人,资源丰厚,只要他们愿意读书,什么样的老师请不到?什么样的书籍又买不到?

只是科举考试的程序实在太过繁琐复杂,而且考试难度大,竞争力强,世家贵族子弟往往不愿意吃这份苦,便直接通过家中恩荫替补的机会做官。

但恩荫替补基本上是没有门槛的,只要家中父祖的品级够高,做官便只是一句话和一纸文书的事情了。

而这个替补之人,无论他是傻是呆还是文盲,都能做官。

而赵学尔此时要做的,就是加大恩荫替补做官门路的门槛,倒逼世家贵族精心培养家中子弟,用他们的财富和资源为国家培养人才。

喜欢千金谋势请大家收藏:(www.baolaixsw.com)千金谋势宝来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千金谋势最新章节 - 千金谋势全文阅读 - 千金谋势txt下载 - 李恕恕的全部小说 - 千金谋势 宝来小说网

猜你喜欢: 凡人修仙传我真没想重生啊斗破苍穹完美世界大奉打更人道君吞噬星空针锋对决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夜的命名术